1. 首页 > 精彩文章 > 文章页面

南阳算命最准的是谁,关于名人(南阳算命大师排行榜)

南阳十大历史名人 组图

大家好,南阳算命最准的是谁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关于名人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南阳算命最准的是谁和关于名人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张良的生辰八字李自成手下有哪些大将关于名人

张良(?—前186),字子房,秦末汉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与萧何、韩信同被称为汉初三杰,被封留侯,谥文成侯。《后汉书注》云“张良出于城父”,即颍川郡城父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南阳十大历史名人,你知道几个

张良先人是韩国人(其时,韩国国都为阳翟即今河南禹州),其祖父张开地是韩厘侯、韩威侯、韩襄王时期的相国,其父张平是韩厘王、韩桓惠王时期的相国。当秦灭韩之后,他遣散三百家僮,弟亡不葬,分散所有家产来收买刺客,为韩报仇。

张良曾经在淮阳(今河南淮阳)学习礼制,到东方会见了当时的一位贤者仓海君。寻找到了一位大力士,给他特意制造了一个重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锤。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年),始皇巡游东方,张良和这个大力士暗中埋伏,在博浪沙(古地名、在今河南原阳县东南)袭击秦始皇,可惜误中了随行车辆。秦始皇大为震怒,命令全国各地大举搜捕,捉拿刺客。为此,张良改名换姓,逃亡到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躲藏起来。

张良隐藏于下邳(今江苏省睢宁北)时,曾经到下邳的桥上随意散步,遇到一个穿粗布短衣的老者,走到张良面前,故意让鞋子掉到桥下,对张良说:“孺子,下取履!”(《史记·留侯世家》)张良感到惊讶,想揍他一顿,因为见他年老,勉强忍住气,把鞋子拾起来。老者又说:“履我!”张良更是气愤,但想到既已给他拾来了鞋子,便跪下给他穿鞋,老者以足受之,含笑而去。分开后张良特别惊讶,随着老者的去向注视他。老者离开约莫一里路光景,又返回,说道:“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史记·留侯世家》)张良很感惊异,跪下怔怔地答应了个“是”。

五天后天刚亮,张良就去了。老者已经先在那里,生气地说:“与老人期,后,何也?”便离开,并说:“后五日早会。”(《史记·留侯世家》)又过了五天,鸡刚刚叫,张良就去了,老者又先在那里,又生气地说:““后,何也?”离开时嘱他:“后五日复早来。”(《史记·留侯世家》)过了五天,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老者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这样。”随即拿出一编书,说道:“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史记·留侯世家》)于是一言不发而去。从此张良再也没见到这位老人。天亮后看那编书,是《太公兵法》,张良因为觉得它不寻常,便经常读诵。

十三年后,张良随高帝经过济北,果然得到谷城山下的黄石,当做宝物供奉。等到张良死后,与黄石并葬。

相传张良登仙后,位为太玄童子,常从太上老君于太清之中。其孙张道陵亦得道。又据《巢县志》记载,巢县白云山有子房洞。相传为张良辟谷隐修之地,后人置祠,岁奉香火。又陈县(今河南开封东南)天授观为奉祠之所,宋政和(1111—1118年)间封为“凌虚真人”。

手下有袁宗第、李来亨、刘宗敏、田见秀、贺锦等大将,都没有明确分工,都在随李自成到处征战。

1、袁宗第(1617—1664)李自成部将。任大顺军右营制将军,封“绵侯”。弘光元年(1645),李自成遇害后,与何腾蛟、堵胤锡联络,走上联明抗清的道路。参加了围攻荆州、反攻重庆、夔东反围攻诸战役。永历十八年(1663年,清康熙二年)兵败被俘。永历十八年(1664年,清康熙三年)十月十二日于巫山县遇害。

2、李来亨(?-1664年),米脂人,李锦义子。永昌二年(1645年)随李锦联明抗清。永历七年(1653年)出没于湖北省兴山县的茅麓山,又称夔东十三家。永历九年(1655年)立“圣帝行宫碑”。永历十年(1656年)十二月封临国公。顺治十六年清军深入云南追击永历帝,李定国势孤,他与诸将攻重庆,牵制南下的清军。

康熙元年(1662年)清军集中主力,分路进攻;他奋战数年,最后据守茅麓山九连坪(今湖北兴山西北);康熙三年(1664年),清兵围茅麓山,临国公李来亨举家自焚。

临国公李来亨的军事抗清生涯占据了他大部分领兵岁月,他的一生主要光阴都是在与满清作斗争中度过。虽然最后自尽,但他抗清御侮的英雄气概、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杀身成仁的民族气节,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3、刘宗敏(1607年—1645年),字捷轩,陕西蓝田人,一说米脂人。原为锻工,从李自成起义。崇祯十一年(1638年),随李自成突围潼关原,隐于商洛山。十三年助李自成突围巴西、鱼腹诸山,入河南,势复大振。

十六年任权将军,次年,在西安封汝侯。率师出固关、下真定,与农民军主力会师北京,加左都督衔。入京后,对明降官拷掠助饷。后东讨吴三桂时负伤,后随李自成退出北京撤回西安,进入湖广。

4、田见秀,字玉峰,李自成部将。性仁厚,有儒将之风,从李自成征战,多有大功。明末清初人,号锁天鹞。李自成部将。崇祯十六年(1643),任提督诸营权将军,封泽侯。顺治二年(1645),李自成在通山九宫山遇害后,与吴汝义率一部分大顺军走岳州,后与李过、高一功部会师于松滋之草坪,奉李过为主帅。不久,即随李过与堵胤锡联明抗清。

5、贺锦(?-1645),号左金王(一说争世王为贺锦、左金王为蔺养成),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明末各路农民起义队伍在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县)大会时,贺锦名列十三家之一。会后,在中原地区作战。1638年起义军受挫,他仍坚持斗争。

后与贺一龙、马守应转移至英山(今湖北省英山县)、霍山(今安徽省霍山县)、太湖(今安徽省巢湖市西)一带地区,与刘希尧、蔺养成等合军,称“革左五营”。革、左五营的实力相当可观,当时任明朝安、庐、池、太巡抚(简称皖抚)的郑二阳在奏疏中说过,“革、左之狡横不下于献、操,善战者不止数万。”他们主要是依托大别山脉(史称英霍山区)开展战斗。

扩展资料

明朝天启年间,陕北地区灾荒连年,官府粮差分文不减。李家生活非常困难。李自成小时候曾被舍入寺庙当小和尚,名黄来僧,并给本邑艾姓地主牧羊度日。十几岁丧母,不久父亲又去世。二十一岁那年,无依无靠的他应募到银川驿站当一名驿卒。

不久,因无力偿还豪绅文举人的债,他曾被戴上枷锁严刑拷打,后来在穷伙伴的帮助下,杀死文举人,又与侄儿李过逃往甘肃当边兵。当时,边兵的生活也很困苦,粮饷不足,军官又贪污、克扣军饷,兵士经常挨饿受冻。

明朝末年的驿站制度有很多弊端,明思宗朱由检在崇祯元年(1628年)驿站进行了改革,精简驿站。李自成因丢失公文被裁撤,失业回家,并欠了债。同年冬季,李自成因缴不起举人艾诏的欠债,被艾举人告到米脂县衙。县令晏子宾将他“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

后由亲友救出后,年底,杀死债主艾诏。接着,因妻子韩金儿和村上名叫盖虎的通奸,李自成又杀了妻子。两条人命在身,官府不能不问,吃官司不能不死,于是,就同侄儿李过于崇祯二年(1629年)二月到甘肃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投军。

当时,杨肇基任甘州总兵,王国任参将。李自成不久便被王国提升为军中的把总。崇祯二年(1629年)冬,后金兵大举南下,京师吃紧。为了保住北京,朝廷急调四方军队赴北京防守。甘肃边兵李自成所在部队随参将王国向京师进发,途经金县(今甘肃榆中),兵士们要求发饷,参将王国却克扣不发。于是,在榆中(今甘肃兰州榆中县)参将王国和当地县令被杀,兵民发动了兵变。

李自成起事后转战汉中,参加了王左挂的农民军。崇祯二年(1629年),后金第一次入塞,北京震动,大将袁崇焕被崇祯帝凌迟处死。崇祯三年(1630年),王佐挂被明廷招降,李自成转投奔张存孟(不沾泥),担任队长一职。

崇祯四年(1631年)四月,张存孟在陕北战败降明。十月,洪承畴正式接任三边总督,所以在崇祯六年(1633年),李自成率余部东渡黄河,在山西投奔了他的舅父闯王高迎祥,称“闯将”。同年,曹文诏率千余关宁军击败山西境内的农民军,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均逃到河南之后被曹文诏、左良玉等多路明军包围。

然而,崇祯七年(1634年),后金军第二次入塞,曹文诏被调到大同抗金,被围农民军从王朴处突围。是年六月,新任五省总督陈奇瑜乃引军西向,约会陕西、郧阳、湖广、河南四巡抚围剿汉南农民军。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等部见明军云集,误入兴安(今陕西省安康市)车箱峡(今陕西省平利县老县镇)。

峡谷之中为古栈道,四面山势险峻,易入难出,唯一出口为明军所截,“马乏刍([chú],喂牲畜的草)多死,弓矢皆脱”,情势危殆,李自成用顾君恩之计,贿赂陈奇瑜左右人士,向官兵诈降。陈奇瑜释放李自成等人,派五十多名安抚官,将农民军遣送回籍,甫出栈道,自成立刻杀安抚官复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宗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来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宗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田见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贺锦

关羽(160?-220),字云长,本字长生,身长约合2.07—2.16米,并州河东解县人(今山西运城市),汉族。一直是历来民间崇祀的对象,东汉末年刘备麾下著名将领,前将军,汉寿亭侯,演义中为五虎上将之首。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有“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的佳话。

赵云(?—229)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追随刘备,功绩卓著。有勇有谋,善始善终。卒于公元229年,追谥为顺平侯。张飞(167?—221年3月),汉族。字益德(《三国演义》中字翼德),涿郡涿县人(今河北涿州),身高八尺(三国一尺大约23.1cm),约合现今1.85米。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将领,是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的老三。221年被部将范强(《三国演义》中写作范疆)、张达刺杀。

陈胜(?~前208)字涉,阳城(今河南省方城县)人,早年为人佣耕。陈胜年轻时就是个有志气的人。他出身雇农,从小就给地主做长工,深受压迫和剥削,心里“怅恨久之”,逐渐产生了反抗压迫、变革现实的思想,曾说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并从小立志要干点大事业出来。

当时正值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时期,阶级压迫极深。他不甘心受人奴役,同情和自己同命运的人。有一天,他对一起耕田的伙伴们说:“苟富贵,勿相忘。”就是说,以后如果有谁富贵了,可别忘了一块吃苦受累的穷兄弟。大伙听了都觉得好笑:“咱们卖力气给人家种田,哪儿来的富贵?”陈胜不免有所感慨,叹息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被统治阶级“富贵在天”说教欺蒙的贫苦农民,一时还不能理解实际上代表了他们自己阶级摆脱贫困、压迫的先进思想。而陈胜的杰出之处,就在于他率先看到了这种贫贱、富贵的不平,并提出了改变这种不平的朴素而勇敢的要求。反抗命运的决心犹如一团烈火在陈胜胸中燃烧。不久,他便以实际行动向人们证明了自己的豪言壮语。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朝廷大举征兵去戎守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南),陈胜也在征发之列,并被任命为带队的屯长。他和其他900名穷苦农民在两名秦吏押送下,日夜兼程赶往渔阳。当行至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寺坡乡)时,遇到连天大雨,道路被洪水阻断,无法通行。大伙眼看抵达渔阳的期限将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因按照秦的酷律规定,凡所征戍边兵丁,不按时到达指定地点者,是要一律处斩的。

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陈胜毅然决定谋划起义。是夜,陈胜悄悄找另一位屯长吴广商议。吴广,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也是穷苦出身,他们虽然结识不久,但已是无话不谈的朋友。陈胜对吴广说:“这儿离渔阳还有上千里路程,怎么也不能按期抵达渔阳了,我们现在的处境,去也是送死,逃亡被抓回来也是死,与其都是死,还不如选择为国家而死,干一番大事业?”陈胜接着又对时局进行了分析:“天下人已经苦于秦朝统治很久了,老百姓对秦王朝的苛捐赋税、募役刑罚已经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我听说二世皇帝胡亥是秦始皇的小儿子,本不应继位,该继位的是长子扶苏。扶苏贤能,却被二世无故杀害了。还有一位名人叫项燕,曾是楚国名将,战功卓著,又爱护士兵,很受人爱戴。现在老百姓并不知这两个人是生是死,我们何不以他们的名义号召天下人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呢?”吴广很佩服陈胜的胆略,觉得他的主意符合当时的人心,完全支持陈胜“死国”、“举大计”的决定。

古时候盛行预测吉凶的宗教迷信活动。陈胜和吴广经过一番谋划后,又专门找了一个算卦的卜问吉凶。聪明的卜者知道了他们的用意,便说:“你们的事业能成功,且能为百姓立大功。可是你们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陈胜、吴广听后非常高兴,并从卜者的话中悟出了借鬼神“威众”的启示。于是,他们用朱砂在一块绸帕上写了“陈胜王(wàng)”三个大字,塞到渔民捕来的鱼肚子里。戎卒们买鱼回来吃,发现了鱼腹中的“丹书”,都觉得惊奇。与此同时,陈胜又让吴广潜伏到营地附近一座荒庙里,半夜里点燃篝火,模仿狐狸声音,大声呼喊“大楚兴,陈胜王(wàng)”!正在睡梦中的戎卒们被惊醒,十分惊恐害怕。第二天戎卒们交头接耳,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加之陈胜平时就待下属热情和气,现在又把陈胜的形象跟楚国复兴联系在一起,陈胜在戎卒们心中的威望就更高了。

陈胜见时机基本成熟,就让吴广故意扬言逃跑,以激怒押送他们赴边的将尉。喝得醉醺醺的两个将尉果然大怒,责骂和鞭打吴广,引起戎卒不满,群起而哄之。吴广奋起夺下一名将尉佩剑将其杀死,陈胜也乘势杀了另一名将尉。

随后,陈胜把900名戎卒召集在一起,大声说道:“各位,我们在这里遇上了大雨,已不能按期抵达渔阳了,而误了期限大家都要被斩杀,即便侥幸不被砍头,戎守边塞的苦役十有六、七也要送命。”他说的:“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意思是:再说好汉不死便罢,要死就要取得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陈胜铿锵有力的一番话,说出了大伙的心声,戎卒们对秦王朝的满腔怨恨和愤怒如同冲溃了堤坝的洪水奔泻而出,齐声高呼:“我们愿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大伙在陈胜、吴广带领下,袒露右臂作为标志,筑坛盟誓,按事先谋划,诈以公子扶苏、楚将项燕之名,宣布起义。陈胜自立为将军,以吴广为都尉,一举攻下大泽乡,接着又迅速攻下蕲县县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陈胜、吴广“举大计”的壮举,得到了附近饱受秦苦的老百姓的积极响应,纷纷“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加入起义队伍。在陈胜、吴广率领下,继攻取蕲县后,不到一个月又连克铚(今安徽宿县西)、酂(今河南永城西)、苦(今河南柘城县北)、谯(今安徽襄县)等五县,很快把起义的火种带到了自己的家乡中原大地。

陈胜是颇有战略意识的农民领袖。在控制了安徽、河南交界的大片地区后,即决定进攻战略要地陈县(今河南淮阳)。陈县在两周和春秋时期,曾是陈国的都城。战国后期,又曾经是楚国的国都。秦灭六国后,又把陈县定为郡治,足见其地位之重要,如能拿下陈县,对秦无疑是个重大打击。于是,陈胜率领起义军直逼陈城。这时起义军已拥有战车六、七百乘,骑兵一千多人,步卒数万之众。陈地郡守和县令闻风丧胆,早逃之夭夭,只留下郡丞(郡守副职)龟缩城内,负隅顽抗。已是惊弓之鸟的守城秦军,在起义军的强大攻势下,很快土崩瓦解。起义军杀了郡丞,浩浩荡荡开进陈县县城。

陈胜打下陈县后,即召集当地三老(秦在乡设置负责教化的官)和豪杰(有声望的人)共商大计。这些人虽不是来自农民阶级,但他们也都目睹、亲历了秦朝暴政,特别是看到了陈胜率领起义军短短一个月就连克数县,对陈胜也十分敬重,纷纷建议陈胜称王。他们说:“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史记•陈涉世家》)但也有少数不同议论:认为陈胜自立为王,会让天下人觉得陈胜有私心,而不愿相从。陈胜思虑再三,最后还是果断地做出了称王立国的决定,就以陈县为都城,“号为张楚”国号为“张楚”(即张大楚国之意,一说以张大楚国为口号),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陈胜打的旗号虽是“张楚”,但并不以恢复楚国故土为目的,而是要推翻秦王朝,解救天下的穷苦百姓。这是他“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思想的身体力行,也是他对统一号令起义军的战略考虑。后来农民革命的实践,有力证明了陈胜决定称王立国的必要性。

张楚政权的建立,推动了全国范围反秦斗争的高潮,高高飘扬的“张楚”大旗,成了农民起义中心的标志,显示了巨大的号召力。各地以“张楚”军名义“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史记•陈涉世家》)农民起义的烈火已成燎原之势。在农民革命洪流的推动下,一些贵族残余势力也纷纷收罗旧部,起兵反秦。当时各地反秦力量的著名首领有刘邦、项梁、项羽、英布、彭越等多人。

面对日益高涨的反秦斗争形势,陈胜在吴广及其他农民政权成员的协助下,进一步确定了“主力西征,偏师略地”,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总体战略。他任命吴广为假王(副王),率领起义军主力西击荥阳,取道函谷关,直捣秦都咸阳。同时“令铚人宋留将兵定南阳,入武关”,进而迂回攻关中。随后又任命武臣、邓宗、周市、召平等为将军,分别北渡黄河,进攻原赵国地区(今山西北部、河北西南部),向南攻取九江郡,深入淮南地区;进攻广陵(今江苏扬州市北)、魏国旧地(今河南东北部接连山西西南部),攻取长江下游、黄河以南大梁(今河南开封)等地区。一时间,反秦斗争的烈火燃遍了大江南北。各路起义军勇猛作战,所向披靡,农民革命达到了高潮。

但让陈胜没料到的是,吴广久攻荥阳不下,大军西进受阻。

荥阳是通向关中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附近还有秦囤积大量粮食的敖仓。拿下荥阳,就打开了通向关中的门户。再取敖仓,既可切断秦军粮草供应,同时也解决了起义军的军需问题。陈胜派重兵攻取荥阳的战略意图非常明确。当吴广攻取荥阳受挫的消息传回陈县,陈胜十分着急,为确保战略意图的实现,即决定另派周文为将军率兵西击秦,利用吴广大军牵制秦军主力的条件,绕过荥阳,直取函谷关。

周文大军斩关夺隘,势如破竹,一直打到离秦都咸阳仅百余里的戏地(今山西临潼境内)。进军途中,百姓奋起响应,队伍不断扩大,当时已拥有战车千乘,士兵数十万人。

骄奢淫逸的秦二世闻听起义军逼近咸阳,如晴天霹雳,大惊失色。在都城空虚,调兵不及的情况下,只好依少府章邯之谋,赦免在骊山陵服役的几十万刑徒,封章邯为将军,临时组编军队阻击起义军。正在休整的农民起义军被突如其来的几十万秦军打了个措手不及,被迫退出关中。在曹阳亭(今河南灵宝东北)固守、抗击秦军数十天后,又败退渑池。坚强不屈的周文在几经挫创、无粮无援的情况下,又率部与敌激战十余日,终因寡不敌众,拔剑自刎。

周文大军失败后,气焰嚣张的章邯带兵继续东进,围攻荥阳的农民军面临腹背受敌的危险,起义军将领田臧与假王吴广意见不合,认为“假王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史记•陈涉世家》),竟假借陈胜之名杀害了吴广,结果导致这支起义军部队全军覆没。

形势就此开始逆转。起义军内部的弱点和矛盾逐渐暴露出来。一方面,陈胜称王后,其思想逐渐发生演变,与群众的关系日益疏远。比如早先和陈胜一起给地主种田的一个同乡听说他做了王,特意从登封阳城老家来陈县找他,敲了半天门也没人搭理。直到陈胜外出,拦路呼喊其小名,才被召见,一起乘车回宫。因是陈胜的故友,所以进进出出比较随便,有时也不免讲讲陈胜在家乡的一些旧事。不久有人对陈胜说:“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史记•陈涉世家》)陈胜便十分羞恼,竟然把“妄言”的伙伴杀了。当年所说的“苟富贵,勿相忘”的话早抛到了九霄云外。自此以后,“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王者”(《史记•陈涉世家》)。另一方面,随着反秦斗争的开展,革命队伍内部的离心倾向也在滋生蔓延。陈胜派往各地的将领各存异心,争相称王,起义军内部公开分裂。如北征的武臣自立为赵王,蜕变为割据头目。其部将韩广在攻略燕地后也自立为燕王。攻取魏国旧地的周市虽未自立为王,却立了魏国后裔宁陵君咎为王,而自任魏相,割地自保。与此同时,群起响应的各地英豪也不再听陈胜节制,直接孤立了作为反秦主力的陈胜“张楚”政权,给了秦军反扑的机会。

秦将章邯解除了起义军对荥阳的包围后,即倾全力进攻陈县。秦二世元年(前209年)12月,陈胜亲率农民军将士与秦军展开激战,虽奋力拼搏,终究未能挽回败局,被迫退至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准备重新聚集力量,再做反秦的努力。但没想到,竟被跟随自己数月的车夫庄贾杀害,成为千古遗恨。

陈胜被害,激起其旧时侍从、将军吕臣极大悲愤。他在新阳(今安徽界首北)重举义旗,组建“苍头军”,从秦军手中夺回陈县,处死了投降秦军的叛徒庄贾,重新竖起“张楚”大旗。原奉命东下发展的部将召平,也假借陈胜名义,拜原楚国名将项燕的儿子项梁为上柱国,使之渡过乌江,西上击秦。反秦斗争再次恢复生机。

陈胜从谋划起义,到称王立国,再到兵败被害,前后不过半年时间,但他点燃的反秦烈火烧红了大半个中国。“陈胜虽死,其所置遗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史记•陈涉世家》)三年后,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杀入咸阳,推翻了暴秦统治,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陈胜死后,被辗转埋葬在芒砀山主峰西南。刘邦称帝后,追封陈胜为“隐王”,派30户丁役守护陈胜墓,并按王侯待遇对陈胜年年杀牲祭祀。

文章分享结束,南阳算命最准的是谁和关于名人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这些南阳的历史名人你知道吗 原来张三丰也是